当你选择培训机构的时候,首先你要知道培训机构和教育机构是有区别的。做教育是以育人为本,而培训机构,不管如何披着教育的外衣,或者有意无意让客户觉得是在做教育的事情。我们不可否认,培训机构首先是商业机构。逐利是商业机构的本性。说白了,不挣钱的买卖没有人会做。培训机构一定是以盈利作为首要目的。那么成本核算,盈利模式,风投上市等一系列的商业行为,未必把学生的利益放在第一位,甚至很多时候是背道而驰的。对于商业机构,这是可以理解的。

当你选择培训机构的时候,首先你要知道培训机构和教育机构是有区别的。教育是以育人为本,而培训机构,尽管让客户觉得是在做教育的事情,但首先是商业机构。逐利是商业机构的主要目的。不挣钱的买卖没有人会做。培训机构一定是以盈利作为首要目的。那么成本核算,盈利模式,融资上市等一系列的商业行为,未必把学生的利益放在第一位,甚至很多时候是背道而驰的。对于商业机构,这是可以理解的。但是对于教育理念,这是不能接受的。

 

一、名师的标准

好像医院里看病,每家医院都会把医生分为专家,主任,普通号一样。即使听过孔伯华,施今墨这样真正名医的大名,估计患者真正能找到这些名医看病的几率很低。名师跟名医一样,天赋和业务水平先不说,没有十几二十年的教龄根本达不到名师的起评标准。现在所谓的名师,多数是培训机构为了商业宣传自己包装出来,为的是迎合大众追求好老师的心理。一个年轻教师,大学毕业,二十出头,3-5年教龄,根本没有教学沉淀和系统化的理念研发,在培训机构里就冠以名师之名了。这样的所谓名师在各大培训机构比比皆是,水分很足。这些名师的教学内容也无非是对知识点的归纳总结,最多加些活跃课堂的笑话或鸡汤感悟,从备课方法到知识点讲解和一般教师并无明显差异。和医疗系统不同的是,一名医生的等级好歹还有国家医疗体系监管和相关的学术和临床的考核。而培训市场的监管真空导致培训机构名师现象乱象丛生。市场上所谓名师的头衔随处皆是,贬值得厉害。

其实,名师是有标准的。

1. 最直观的标准就是15年以上的一线执教经验。

并不是说教龄长的老师就一定教得好。但是,时间确实是一个行业从业者业务水平很重要衡量指标。从业时间长,经验丰富,见多识广,是重要的衡量指标。看病谁都愿意找老中医还是有道理的。刚入行三五年,稚气未脱,说自己医术堪比施今墨,能信吗?

2. 教授内容区别于大多数教师,有独特教学理念。

目前,市面上考试类培训教师中,绝大多数采用的授课方式是归纳总结法。也就是把体制内老师所上课讲的知识点内容分类或分项,再讲一遍。试问,如果培训机构只是把学校内的内容又重复了一遍,毫无新意,课外培训的意义在哪里呢?

既然培训机构宣称是应试类的专家,那么你就应该站在学生的角度。课程内容应该是大道至简的思辨能力和立竿见影的临场解决方案,而不是重复讲授知识点。这才是考试专家应该讲授的内容。

然而,课外培训机构多少教师能够做到呢?很多都是打着应试专家的幌子,而延续体制内错误多年的知识点归纳总结和事后诸葛亮的倒推解题分析。这些跟学生在考场上实际情况相差甚远。

3. 站在学生的思路角度——同样的题目,讲解思路要因人而异

现在几乎所有教师备课都是站在教师的角度。根本不管知识转化,题目关联,阅读起点等学生真正需要解决的问题。为什么呢?因为相对于研究学生千变万化的思路问题,讲解知识点对教师备课更容易操作,也更容易标准化,对机构及老师来说成本最低。而这种培训课程对于学校成绩前20%的优等生和班级排名后40%的差等生是没有任何效果的。

为什么这么说呢?成绩好的学生——学霸本身具备很强的学习能力,知识点对他们根本不是问题。这种学生,有很强的自我判断能力,所以很挑剔。一个学霸可以瞬间分辨出培训机构教师的授课内容对他们有用还是没用。这样一来,一般培训老师照本宣科的知识点归纳对他们无疑是浪费时间。这就是为什么学霸很少上培训班。

班级后40%的学生——普遍意义上的学渣,有各种各样的思维及学习能力的问题,不是简单套用体制内学校的知识点归纳就解决得了的。他们所需要的是通过培训课程达到逆袭。这样的课程,培训机构老师不会。他们只是重复学校里老师讲解的知识点,对于差生也是浪费时间。

培训机构所设置的课程几乎都是避开这两种人,而去招收中间的40%中等生。因为中等生更容易教(蒙)。中等生提升难度小,教授的内容跟学校里一样就完事了。因此,能讲出让学霸学到东西和让学渣逆袭的课程才是名师的标准。只会教中等生的教师还敢说是名师?

真正的名师是可以因材施教的。针对学霸,中等生,学渣三类人的教授方法是完全不同的:同一题目,针对学霸应该讲问题的细节分解;针对中等生应该讲套路的深化;针对学渣应该讲考试技术及感性做题法。针对学生不同水平和情况,讲授出完全不同的教学内容。这可不是对所有学生都只讲知识点的一般老师能做到的。

4. 站在学生的思维角度——一种解题思路解决所有科目的考试问题

拿高考培训举例。培训机构的英语老师只讲英语。但是他讲不了数学。而数学老师也讲不了物理或化学。只能讲自己教授的科目本身就是没有站在学生的角度!因为学生是同时学习6科的。学生不可能把6个学科割裂开,只学一种学科的解题思路。换句话说,老师都没能力同时解决6个学科的考试,你凭什么要求学生可以做到?

真正的名师,必须懂得大道至简,触类旁通,如何能够用一种思路解决所有学科考试问题。这样的培训课程才是对学生真正有价值的。

 

二、教师的备课过程

(一)一般教师的备课过程

1. 站在老师的角度归纳总结知识点。但是没有考虑到学生的接受角度和接受思维。

2. 偷换概念。所谓解题思路是知道答案后的倒推演绎过程,并不是学生临场的真实情况。

3. 只会讲授模仿,背诵,套用。强调努力而不是触类旁通的思维方式。

(二)名师的备课过程

1. 站在学生的角度。动态课程内容设计。所有课程内容是两周前根据阅览学生问题和需求设计出来的过程。每次课程结束在公共媒体采集学生关于本次内容解决的实际问题以及产生的新问题作为下次课程内容。

2. 不能是单纯的知识点讲解。简化知识点而不是分类。要有化繁为简的能力。完整的思辨能力和教学理念贯穿在每节课程中。要做到大道至简,减轻学生的学习时间并转化成做题技术。

3. 解题过程要和学生临场状态保持一致。不能以学霸的高度,而是教会学生在实际能力欠缺的情况下如何解题。

4. 不只是解决学生现有的问题,要扩展为一个思维整体去解决所有学科和所有问题的教学理念。使学生再遇到问题自己可以解决。

 

三、讲师水平排序

培训机构的老师根据课程不同及成本核算的需要也分为很多种。这里罗列出市场上常见的教师类型及培训课程类型。教师的业务水平从上至下依次递减。

1. 早期大班讲师

中国培训行业严格意义上讲起源于90年代初期中国的出国热潮。当时北大清华等各大名校越来越多的学生希望走出国门去海外留学。而英语考试是他们争取奖学金和达到签证的重要拦路虎。应对需求,在北京的海淀各高校,应运而生了一批考试高手,这是中国培训机构的首批讲师。

当时也确实有很多英语水平不高,又没有接触过国外考试的学生短期内通过这些初代培训教师的课程短期内拿下了TOEFL,GRE等考试的高分。

新东方的成功源于最早的顶尖教师选拔,新东方早期一共培养了三代教师,基本上代表了当时中国培训行业教师的顶尖水平。在90年代这些培训教师50万左右的年薪也为当时同龄人津津乐道。

但是任何行业最优秀的人才永远是少数,而且很难复制。随着培训机构的扩大和从业人员的猛增,劣币驱逐良币,早期的知名教师做起了管理,或者转行,出国,退出了教师队伍。

而他们培养的第二代,第三代教师目前也都要么出走另起炉灶,做起了名师工作室,要么改行做薪水更高的职业。毕竟,优秀的人,哪个行业都是欢迎的。

大约2005前后,随着规模越来越大,以往的竞争上岗和老带新的模式无法满足东方迅速扩张的教师需求。培训机构也开始从风格各异的优秀教师转变成对于品牌商业化的塑造。从那以后,教师培训变成了单纯模仿老教师的录音,机械化复制的模式。高水平的教师由于压低课酬和晋升渠道不畅逐渐流失和出走。取而代之的是水平一般,价格低廉的机构教师,和体制内教师差异不大。压低个人风格,提倡标准化的商业模式也使得教师教课质量大不如前。目前在大机构中的教师基本都是这种模式生产出来的。

2. 机构小班讲师

适应于商业的需求培养出来的培训机构员工。失去个人的风格以适应机构的课程设计和管理需要。年收入10-20万左右。这部分教师属于目前培训市场中大型知名培训机构的主力军。

大型机构一般来说都是分班教学,只能讲自己课程的那部分。比如四个教师搭班分别讲英语听力,语法,阅读和写作。负责写作的老师根本不会讲阅读。讲听力的教师也没法上语法课。因此,这些讲师一般不具备全面的理论知识,也做不到对于学科全面理解,盲人摸象。搭班各个教师的教学内容及教授思路也无法统一。教学质量的下降也是新东方,学而思等知名机构上市后业务迅速扩张声誉下降的最主要原因。

新东方当年一个班几百人的盛况已不复存在了。现在以新东方为代表的大型培训机构的班级基本不超过50人,外地的培训班不超过30人。这基本上是基于品牌建立起来后运营压低成本的考虑。所以随着新东方业务越来越大,已有教师无法满足各地开班的需求。

大班课程对于教师的控场能力,调动学生互动的经验,应对突发事件的能力要求很高。这对于一个教师多方面的要求很高。但是再加上教师拥有了数量众多的粉丝学生后,管理难度和成本都会增加,教师出走带走学生,给培训机构造成影响的事情开始频发。基于这些对于商业运营不利的因素,大机构开始转变经营模式,把班级人数降低,这样便于公司控制。

小班上课难度减少,学生更趋同,可以同一教材和上课内容,招聘教师的难度也就明显下降。对于机构的稳定性有好处。小班教学,后勤管理方便很多,学员的感受会提高,教学水平下降,作为外行的学生一般来说也分辨不出来。毕竟,后勤的成本比起可以上大课的教师课酬来说,要低得多。

所以现在你去大机构看到的都是核心地区高档的写字楼,明亮的教室,全都装上空调,十几个或者最多几十个学生围坐在一起上课。课程属于价格适中量又足,再加上多年来江湖上闯出来的品牌,家长大都是慕名而来,即使教学质量比起大班时期严重下降,一样可以门庭若市,学生络绎不绝。

3. 讲座教师:

只有大型培训机构才会有的一类特殊的讲师。他们主要负责和培训机构各个地区的市场部对接。当市场部联系到去一个学校或者召集一部分家长做课程展示的时候,这些讲座教师有点像各地走穴的演员,专门负责大型讲座,目的当然是为了招生。

有趣的是,讲座教师本身并不上课,也上不了课。讲座的内容直击家长及学生的需求和渴望,属于课程推销的范畴,吸引家长及学生报名即可。而当上课的时候再由其他小班讲师负责授课。

4. 双师课堂:

说直白点就是“掺水”。好一点的老师价格高,商业机构为了控制成本就给这些名师配一个或者几个不知名的教师。

招生的时候以“大老师”的头衔招生,等学生上课的时候,“大老师”上其中一部分,主要讲解题思路和归纳总结的分类教学。后半程开始让学生做题,那么题目串讲由另外的所谓“小老师”来按照之前“大老师”的方法讲解。这样整体课酬成本下降一些,还能保证学院满意度不要下降太快。

很多机构这个方法玩的出神入化。一般机构都会有提前试听教师讲课,如果前两节不满意可以退费的规定。那么机构会先让大老师讲两节课,学生自然满意,等过了退费时限,换小老师讲几节用以降低整体课程成本。等学生不满意小老师的课程内容,快要投诉的时候,再让大老师回来讲两节安抚一下学生情绪,课程就结束了。整个课程搞得有点像文艺演出,有开场和压轴的设计。

还有另外一种双师课堂,借助网络,大老师在网络上录制在线课程,学生听完,再到线下教室,小老师带领着学生大面积刷题。因为在线课程无法收高价的费用,所以采用这样线上线下集合的形式,主要是靠线下的小老师面授课赚利润。

5. 名师工作室:

一些在大机构上课后积攒了名气和人气的教师,不满意于大机构的薪酬待遇,自行出来成立的小团队。借助之前在机构上课的名气招生。

由于教师行业的特殊性,一个教师可以掌控课程的所有环节,租个教室,弄些桌椅,就可以开张。模式和课程设置模仿大机构时的样子,但是价格比机构普遍偏高。会有学生追随着教师的名气来报名的。讲授的内容基本上和机构的小班教学相似。

6. 封闭班讲师:

封闭班是另一种降低成本的班级设置模式。在双师制或者名师工作室的基础上,再增加自习时间或者解决外地学生住宿问题。这种上课模式迎合了很多自控能力差或者需要学习氛围的中等生的需求,也解决了很多外地学生跑来上课的住宿问题。

封闭班一般把学生封闭在营造出的学校模式之下,教师授课水平不需要太高,但是给学生安排很多的自习和作业。往往是强调监管学习时间和制造考前压力,适合那些自律性差的学生。

7. 保证制课程:

保证制课程并不能真正地能保证学生在上完课之后达到某门考试的高分。只是表现出一种风险共担的所谓“诚意”。当然,为了这份诚意,你要付出更高的培训费用,尽管保证制的课程和小班课或者封闭班的课程根本没有区别。

对于培训机构来说,这只是概率问题。很多机构推出的保证制班,总会有学生学习完了考试达到理想的分数,那么保证制的高价格会给机构带来比普通班更高的收益。而如果学员没有达到考试的分数,也并不是全额退款,而是可以免费重新上一次课程或者退还部分学费(一般就是保证制高于普通课程的部分学费)。总体的成本核算,即使学员没有达到培训机构许诺的分数,保证制的班型也是不会亏本的。

真正的保证制应该是,如果学员没有达到培训机构许诺的分数,不管在机构上了多久的课程,全额退款。即使只差一分没有达到,也要全额退款。只要不是这样承诺的保证制课程,都只是机构招生的虚假骗局罢了。

8. 一对一教师:

一对一的教学其实满足了家长或者客户认为的VIP的心理需求,总觉得别人都是大班上课,而一对一专享一个教师,且时间灵活,可以根据自己的安排规划上课。

但是学生或者家长可能忽略了一点,就是同样的课程,一对一和班级课的教师是不一样的。培训机构可是用最差的教师来应付你。单价收费500-800/小时的一对一课程,机构给教师的课时费是很低的,一般教师课酬100-200元/小时。这个薪水稍微有点经验的教师是不会接受的。所以一对一项目招收的一般都是入职两年以内没有经验或者水平不高的教师。

学生只有一个人,教学内容只要机构规定好,照本宣科地念一遍,教师水平不高也可以应付。即使学生对教师不满意,机构换另一个老师就是了,不会造成很大负面影响。之前就出现过某一对一机构,雇佣中专生来讲托福考试,机构把每道考题后面都写有逐字稿的解题话术,上课的时候教师就像读报纸一样给学生把每道题念一遍完事。后来是有些学生拿来课外的题目让老师讲解,老师答不出来露馅了,被捅到媒体曝光了。

当然不排除市场上有天价的一对一名师,学生收费3000元/小时左右(教师课酬800-1200元/小时),大多数学生是承受不起的。而大多数收费低廉的一对一项目所选择的教师师资质量应该是最差的。

 

随着考试难度的不断增加(考试的重点从考查知识点转向考查知识综合运用能力);优秀教师比例不断下降(市面教学产品同质化严重);以及市场竞争越来越激烈(学生可选择的培训机构越来越多),培训机构对学生和家长的掌控难度变得越来越大。为了维持教育企业的利润,市面上的培训机构出现了两个趋势:

第一,重服务体验,轻教学结果

把学生和家长的注意力引导到教学无关的服务上去,而不是关注培训的最终目的——考试结果。

第二,减少班级学生人数,班级设置从最初的一对几百,到一对几十,再到一对一。

班级人数少就更好控制,这样一来教师水平低一些,相较于几百人的大班,学生更不易察觉。如果学生对老师不满意投诉,也比较好解决(几百人的大班,机构是绝不敢在教师方面以次充好的,因为学生如果对教师不满意会造成严重的教学事故,人数众多,对机构名誉损害很大)。当然,还有一个原因就是高水平的教师减少,教学产品同质化严重,目前教育机构教师根本没有过去那样火爆的招生能力。同时,降低人数,冠以“精品”,“高端”,“VIP”是提高课程收费的一个绝佳理由。